【发布时间】:2024-01-02 21:07:01
【问题描述】:
有谁知道你是怎么应用这个的
set.seed(101)
x <- 1:10
y <- rnorm(10)
## second data set on a very different scale
z <- runif(10, min=1000, max=10000)
par(mar = c(5, 4, 4, 4) + 0.3) # Leave space for z axis
plot(x, y) # first plot
par(new = TRUE)
plot(x, z, type = "l", axes = FALSE, bty = "n", xlab = "", ylab = "")
axis(side=4, at = pretty(range(z)))
mtext("z", side=4, line=3)
但使用 ggplot。
在 ggplot 中,您只能使用 y 轴的变换来创建 sec.axis() 或 dup.axis()。一个全新的独立 y 轴将只应用于 z 变量,而简单的 y 轴将应用于 y 变量。
【问题讨论】:
-
您的
axis(.)与确定y和z之间关系的额外步骤有何不同?我不同意有时这可能是一件苦差事,但是......有很多方法可以错误地做到这一点,程序员选择将全部责任推给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