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co1s

本文是系列第二篇。系列文章:

  1. 现代图片性能优化及体验优化指南 - 图片类型及 Picture 标签的使用

图片资源,在我们的业务中可谓是占据了非常大头的一环,尤其是其对带宽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。

对图片的性能优化及体验优化在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,就将从各个方面阐述,在各种新特性满头飞的今天,我们可以如何尽可能的对我们的图片资源,进行性能优化及体验优化。

适配不同的屏幕尺寸及 DPR

下一个模块,我们来看看图片资源如何更好的适配不同的屏幕尺寸。

这里首先会涉及一个预备知识,屏幕的 DPR 值,那么,什么是 DPR 呢?要了解 DPR,又需要知道什么是设备独立像素 以及 物理像素

设备独立像素

以 iPhone6/7/8为例,这里我们打开 Chrome 开发者工具:

这里的 375 * 667 表示的是什么呢,表示的是设备独立像素(DIP),也可以理解为 CSS 像素,也称为逻辑像素:

设备独立像素 = CSS 像素 = 逻辑像素

如何记忆呢?这里使用 CSS 像素来记忆,也就是说。我们设定一个宽度为 375px 的 div,刚好可以充满这个设备的一行,配合高度 667px ,则 div 的大小刚好可以充满整个屏幕。

物理像素

OK,那么,什么又是物理像素呢。我们到电商网站购买手机,都会看一看手机的参数,以 JD 上的 iPhone7 为例:

可以看到,iPhone7 的分辨率是 1334 x 750,这里描述的就是屏幕实际的物理像素。

物理像素,又称为设备像素。显示屏是由一个个物理像素点组成的,1334 x 750 表示手机分别在垂直和水平上所具有的像素点数。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的颜色,就可以使屏幕显示出不同的图像,屏幕从工厂出来那天起,它上面的物理像素点就固定不变了,单位为pt。

设备像素 = 物理像素

DPR(Device Pixel Ratio) 设备像素比

OK,有了上面两个概念,就可以顺理成章引出下一个概念。DPR(Device Pixel Ratio) 设备像素比,这个与我们通常说的视网膜屏(多倍屏,Retina屏)有关。

设备像素比描述的是未缩放状态下,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初始比例关系。

简单的计算公式:

DPR = 物理像素 / 设备独立像素

我们套用一下上面 iPhone7 的数据(取设备的物理像素宽度与设备独立像素宽度进行计算):

iPhone7’s DPR = iPhone7’s 物理像素宽度 / iPhone7's 设备独立像素宽度 = 2

750 / 375 = 2
或者是 1334 / 667 = 2

可以得到 iPhone7 的 dpr 为 2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网膜屏幕。

视网膜(Retina)屏幕是苹果公司"发明"的一个营销术语。 苹果公司将 dpr > 1 的屏幕称为视网膜屏幕。

在视网膜屏幕中,以 dpr = 2 为例,把 4(2x2) 个像素当 1 个像素使用,这样让屏幕看起来更精致,但是元素的大小本身却不会改变:

OK,我们再来看看 iPhone XS Max:

它的物理像素如上图是 2688 x 1242

它的 CSS 像素是 896 x 414,很容易得出 iPhone XS Max 的 dpr 为 3。

为不同 DPR 屏幕,提供恰当的图片

那么,DPR 和图片适配有什么关系呢?

举个例子,同样的 CSS 像素大小下,屏幕如果有不同 DPR,同样大小的图片渲染出来的效果不尽相同。

我们以 dpr = 3 的手机为例子,在 300 x 389 CSS 像素大小的范围内,渲染 1倍/2倍/3倍 图的效果如下:

实际图片所占的物理像素为 900 x 1167。

可以看到,在高 DPR 设备下提供只有 CSS 像素大小的图片,是非常模糊的。

因此,为了在不同的 DPR 屏幕下,让图片看起来都不失真,我们需要为不同 DPR 的图片,提供不同大小的图片。

那么,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呢?

方案一:无脑多倍图

假设,在移动端假设我们需要一张 CSS 像素为 300 x 200 的图像,考虑到现在已经有了 dpr = 3 的设备,那么要保证图片在 dpr = 3 的设备下也正常高清展示,我们最大可能需要一张 900 x 600 的原图。

这样,不管设备的 dpr 是否为 3,我们统一都使用 3 倍图。这样即使在 dpr = 1,dpr = 2 的设备上,也能非常好的展示图片。

当然这样并不可取,会造成大量带宽的浪费。

现代浏览器,提供了更好的方式,让我们能够根据设备 dpr 的不同,提供不同尺寸的图片。

方案二:媒体查询

方案二,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媒体查询。到今天,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媒体查询,得知当前的设备的 DPR 值,这样,我们就可以在对应的媒体查询中,使用对应的图片。

像是这样:

#id { 
    background: url(xxx@2x.png) 
}
@media (device-pixel-ratio: 2) {
    #id { 
        background: url(xxx@2x.png) 
    }
}
@media (device-pixel-ratio: 3) {
    #id { 
        background: url(xxx@3x.png) 
    }
}

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:

  1. 要写的代码可能太多了,而且,可能存在一些介于 12,23 之间的 DPR 值,不好穷举出所有场景
  2. 需要注意语法需要的兼容性,需要添加前缀,譬如 -webkit-min-device-pixel-ratio,当然这个可以由 autoprefixer 辅助解决

方案三:CSS 配合 image-set 语法

image-set 属于 CSS background 中的一种语法,image-set() 函数为设备提供最合适的图像分辨率,它提供一组图像选项,每个选项都有一个相关的 DPR 声明,浏览器将从中选择最适合设备的图像进行设置。

什么意思呢,来看看代码:

.img {
    /* 不支持 image-set 的浏览器*/
    background-image: url('../photo@2x.png');

    /* 支持 image-set 的浏览器*/
    background-image: image-set(
        url('./photo@2x.png') 2x,
        url('./photo@3x.png') 3x
    );
}

这样一看,作用应该很清晰了。对于支持 image-set 语法的浏览器:

  1. 如果其设备对应的 DPR 为 2,会选取这条 url('./photo@2x.png') 2x 记录,也就是最终生效的 URL 是 './photo@2x.png'
  2. 如果其设备对应的 DPR 为 3,会选取这条 url('./photo@3x.png') 3x 记录,也就是最终生效的 URL 是 './photo@3x.png'

其中的 2x3x 就是用于匹配 DRP的。

使用 image-set 的一些痛点与媒体查询方案类似。代码量与兼容性语法,而且难以匹配所有情况。

方案四:srcset 配合 1x 2x 像素密度描述符

简单来说,srcset 可以根据不同的 dpr 拉取对应尺寸的图片:

<div class='illustration'>
   <img src='illustration-small.png'
       srcset='images/illustration-small.png 1x,
               images/illustration-big.png 2x'
   >
</div>

上面 srcset 里的 1x,2x 表示 像素密度描述符,表示

  • 当屏幕的 dpr = 1 时,使用 images/illustration-small.png 这张图
  • 当屏幕的 dpr = 2 时,使用 images/illustration-big.png 这张图
  • 如果不支持 srcset 语法,src='illustration-small.png' 将会是最终的兜底方案

方案五:srcset 属性配合 sizes 属性 w 宽度描述符

上面 1x,2x 的写法比较容易接受易于理解。

但是,上述 3 种方案都存在统一的问题,只考虑了 DPR,但是忽略了响应性布局的复杂性与屏幕的多样性

因此,规范还推出了一种方案 -- srcset 属性配合 sizes 属性 w 宽度描述符

srcset 属性还有一个 w 宽度描述符,配合 sizes 属性一起使用,可以覆盖更多的面。

sizes 属性怎么理解呢?它定义图像元素在不同的视口宽度时,可能的大小值。

以下面这段代码为例子:

<img 
        sizes = “(min-width: 600px) 600px, 300px" 
        src = "photo.png" 
        srcset = “photo@1x.png 300w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photo@2x.png 600w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photo@3x.png 1200w,
>

解析一下:

sizes = “(min-width: 600px) 600px, 300px" 的意思是:

  1. 如果屏幕当前的 CSS 像素宽度大于或者等于 600px,则图片的 CSS 宽度为 600px
  2. 反之,则图片的 CSS 宽度为 300px

也就是 sizes 属性声明了在不同宽度下图片的 CSS 宽度表现。这里可以理解为,大屏幕下图片宽度为 600px,小屏幕下图片宽度为 300px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大屏、小屏下图片具体的宽度表现,还是需要借助媒体查询代码,经由 CSS 实现的

srcset = “photo@1x.png 300w, photo@2x.png 600w, photo@3x.png 1200w 里面的 300w,600w,900w 叫宽度描述符。

那么,怎么确定当前场景会选取哪张图片呢?

当前屏幕 dpr = 2 ,CSS 宽度为 375px

当前屏幕 CSS 宽度为 375px,则图片 CSS 宽度为 300px。分别用上述 3 个宽度描述符的数值除以 300。

  1. 300 / 300 = 1
  2. 600 / 300 = 2
  3. 1200 / 300 = 4

上面计算得到的 1、 2、 4 即是算出的有效的像素密度,换算成和 x 描述符等价的值 。这里 600w 算出的 2 即满足 dpr = 2 的情况,选择此张图。

当前屏幕 dpr = 3 ,CSS 宽度为 414px

当前屏幕 CSS 宽度为 414px,则图片 CSS 宽度仍为 300px。再计算一次:

  1. 300 / 300 = 1
  2. 600 / 300 = 2
  3. 1200 / 300 = 4

因为 dpr = 3,2 已经不满足了,则此时会选择 1200w 这张图。

当前屏幕 dpr = 1 ,CSS 宽度为 1920px

当前屏幕 CSS 宽度为 1920px,则图片 CSS 宽度变为了 600px。再计算一次:

  1. 300 / 600 = .5
  2. 600 / 600 = 1
  3. 1200 / 600 = 2

因为 dpr = 1,所以此时会选择 600w 对应的图片。

具体的可以试下这个 Demo:CodePen Demo -- srcset属性配合w宽度描述符配合sizes属性

此方案的意义在于考虑到了响应性布局的复杂性与屏幕的多样性,利用上述规则,可以一次适配 PC 端大屏幕和移动端高清屏,一箭多雕。

嗯,总结一下,在实现响应式图像时,我们同时使用 srcsetsizes 属性。它们的作用是:

  • srcset:定义多个不同宽度的图像源,让浏览器在 HTML 解析期间选择最合适的图像源
  • sizes:定义图像元素在不同的视口宽度时,可能的大小值

有了这些属性后,浏览器就会根据 srcset/size 来创建一个分辨率切换器的响应式图片,可以在不同的分辨率的情况下,提供相同尺寸的图像,或者在不同的视图大小的情况下,提供不同尺寸大小的图像。

本章总结

本章节一共列举了 5 种实现响应式图片,适配不同屏幕大小,不同 DPR 的方式,它们分别是:

  1. 无脑多倍图的方式
  2. DRP 媒体查询
  3. CSS Background 中的使用 image-set
  4. srcset 配合 1x 2x 像素密度描述符
  5. srcset 属性配合 sizes 属性 w 宽度描述符

合理使用它们,可以有效的为不同屏幕,提供最为恰当的图片资源,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,尽可能节省带宽。

它们各有优缺点,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业务场景,选取合适相对成本最低的方案,并且适当的配合 Autoprefixer 以及一些 PostCSS 等工具,简化代码量。

当然,本文只是现代图片性能优化及体验优化指南的第二篇,后续将给大家带来图片在:

  • 图片的宽高比、裁剪与缩放展示
  • 懒加载/异步图像解码方案
  • 可访问性以及图片资源的容错及错误处理

等相关知识的介绍,感兴趣的可以提前关注。

最后
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?

更多精彩 CSS 技术文章汇总在我的 Github -- iCSS ,持续更新,欢迎点个 star 订阅收藏。

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,可以多多交流,原创文章,文笔有限,才疏学浅,文中若有不正之处,万望告知。

分类:

技术点: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