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eafo

凑热闹。。。。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高中信息技术

 

第一章: 信息技术概述、发展、数制、传递

 

  • 信息技术概述、发展:
  • 数制的基本概念: 数码、基数、位权

 

  • 信息的传递与获取

信源 -> 编码 ->

定位信息需求 -> 信息来源 -> 采集方法 -> 保存信息 -> 评价信息 -> 反馈信息

 

第二章: 计算机基础知识(基本概念与计算机网络)

 

  • 发展: 1946,第一台(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)

第一代:1946-1958,电子管(机器语言、汇编);第二代:1958~1964, 晶体管(操作系统、高级语言);第三代:1964~1971,集成电路(GUI);第四代: 1971~至今,大规模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,管理系统。

  • 计算机分类

原理分类:数字、模拟; 性能: 巨型、大、小、工作站、微;功能和用途:通用、专用; 微型机分类:单片机、单板机、多板机、台式、便携、手持

  • 特点

运算速度快、计算精度高、存储容量大、具有逻辑判断功能、高度自动化、通用性强。

  • 计算机工作原理

冯·诺依曼体系结构

 

  •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

集成(图像+声音)、实时性(直播)、数字化(数字信息)、交互性(互动,人机)

  • CPU 主频 = 外频*倍频
  • 计算机网络应用。 功能: 资源共享、信息管理和数据传输、提高可靠性、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发展
  • 覆盖范围:局域网、城域网、广域网; 传输发昂视: P2P、广播式和客户/服务器网络
  • 1969年, ARPANET -> 分组交换 -> 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-> IPV4/IPV6、三网合一、移动互联网、QoS、安全性
  •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(重点)

星形、总线、环形、树形拓扑、网型拓扑、混合、蜂窝拓扑。

  • 计算机网络协议:语法、语义、时序。
  • OSI七层模型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 — 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

物理层: 硬件按照标准构成01; 数据链路层:规定格式打包成数据帧;网络层:通信子网最高层,打包(装信封),过路由等; 传输层:端到端传输; 会话层:动作的形象化的描述; 表示层:转换表示,加密/解密、压缩/解压等; 应用层:实际的软件的良好的体验API

  • TCP/IP四层模型:应用层、传输层:分组(TCP面向连接,可靠、UDP不可靠)、网络层:IP协议、网络接口层
  • IP地址: A类地址-E类地址划分
  • FTP、WWW、HTML、网站基础知识
  • 数据加密:
  • 防火墙的种类:网络级、应用级、电路级、规则检查防火墙

 

第三章: 操作系统

  • 特征: 并发性、共享性、虚拟性、不确定性(根据输入的不同,运算结果的不确定性)

 

第四章: WORD

 

第五章:电子表格处理软件

 

数据库设计:

数据库设计规范:符合三个范式。

输入分数:敲0+空格+3/9, 单元格显示 1/3

 

第六章:PowerPoint

新建ppt画面 => Ctrl + M

 

第七章: 图形图像

 

RGB: Red Green Blue  

CMYK: Cyan Magenta Yello blacK

LAB: 

HSB: Hue Saturature Brightness

CDR ,通常是在增强模式视图

  • 音频/视频。

 

第八章:算法和程序设计

 

  • 算法概念:一个算法,就是一个又穷规则的几何,解决问题确定的方法和有限的步骤就是算法。
  • 算法特征:有穷性、确定性、有0个或多个输入、有一个或多个输出、有效性
  • 算法表示:自然语言、传统流程图、N-S盒图
  • 常用算法:模拟法、枚举、贪心法、递推法、回溯法
  • 人工智能: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的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机器。 1956 达特莫斯会议首次提出。 未来发展方向:模糊处理、并行化、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。

 

第九章:数据结构和C语言

  • 线性表 是具有N个()的有限序列。 A字符 B 数据元素 C 数据项 D 信息项 P22-42:20
  • 面向对象:封装、继承、多态
  • 程序设计风格:清晰第一、效率第二

 

第十章: SQL及Access

  • DBMS: 事务->原子性、完整性、永久性
  • 故障:事务内部故障、系统故障、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。处理方法:检查点方法和运行记录优先

 

?第十一章: 软件工程

  • 开发模式:瀑布、增量、螺旋、过程(RUP)
  • 工程方法:需求分析、
  • 生命周期模型:

 

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和性质

  • 定位: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,以操作性、实践性和探究性(创新性)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。
  • 性质/特征:基础性、技术性、高速发展性、实践性、层次性、综合性、人文性(简答题)
  • 总体价值: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、学习信息技术技能、培养信息技术人才。
  • 目标:学生的信息素养、三维目标
  • 基本理念:提高信息素养,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;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,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;关注全体学生,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;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,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;注重交流合作,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。

教学原则:

  • 原则:直观性、启发性、系统性(循序渐进)、巩固性、量力性、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、因材施教原则。
  • 教学策略: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、情境教学策略、动机教学策略、启发式教学策略、九段教学策略、情境陶冶策略、自助学习教学策略、支架式教学策略、抛锚式教学策略、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、探究式学习策略。
  • 教学目标: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。
  • 教学对象: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。
  • 师生关系:构建*平等的和谐关系。
  • 教学方法:以教学需要为中心。
  • 教学过程:贴近生活、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。

 

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:

  •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: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、建构主义理论、多元zhi能理论、混合学习理论(简答,材料分析题)
  • 常用的教学方法:讲授法、谈论法、演示法、练习法、读书指导法、课堂讨论法、Web Quest教学法、启发法、实习法

 

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

 

第三章:教学设计

 

学生心理、学习风格、初始能力分析

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:分析知识点、安排内容顺序;

教材内容分类:陈述性知识、程序性知识、策略性知识。

教学过程的设计:(简答、材料分析)

  • 教学模式
  • 任务驱动法教学:
  •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:
  • 分层次教学模式:
  •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:
  • 教学方法:
  • 基础知识:讲授法、图解法、提问法; 应用软件:文化熏陶法、迁移法、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。

 

第四章: 教学实施

教学实施: 导入、实施

 

第五章: 教学评价

  • 教学评价的形式有哪些?

 

信息技术课堂中评价的 原则?

答:

  •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、诊断和存进作用,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。
  • 发挥教师再评价中的主导作用,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。
  •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,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。

分类:

技术点:

相关文章: